「擇視後」Post-Visual Selection 李悟個展

二十世紀初期,詩人馬利內提(F. T. Marinetti)領軍義大利未來主義詩派,於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發表「未來主義宣言」(The Founding and Manifesto of Futurism),揭開了未來主義運動的序幕。在未來主義文學運動中致力於發覺文字的各種可能性,探討未來主義中對於文字、圖像與聲音的關係,以尋找人所想表達經驗與文字再現之間的關係,進而闡釋未來主義作品中異質符號所隱含的意圖;其中「圖畫詩」的結構更是與雙關語有許多類似之處,一個意符(signifier)不侷限於單一意指(signified),而能夠同時指涉數個不同的意義。而圖畫詩所描繪的對象雖是單一而固定的,卻同時可以用兩種不同的形式呈現,一是語言,二是圖像,因而造成一種同義重複(tautology)的效果。

而文字的發展起源于符號,並歷經圖畫文字、表意文字與表音文字等階段,不同的文字皆代表著其民族與文化之脈絡,唯有瞭解其文字符號、所處時代對其之詮釋,方可依視覺意象進行解讀與轉譯。

本次展覽「擇視後」,透過中文圖像符號之語素文字(logogram)來紀錄語言,並由腦電之科學研究所得知,腦中Broca和Wernicke二區以40-100毫秒即可分辨該字屬性。因此藝術家透過此有趣的跨領域連結,將此系列作品透過藝術與科學之脈絡,運用中文字反義副詞單字作重疊性顯現,藉由「光」作為無形質之顯影介質,投影至牆上畫框來進行對繪畫性範疇之登錄形式來做整序與重新書寫。觀者必須專注超過腦電研究後得知的100毫秒做視覺對焦與意識判斷,透過觀者判斷後方可轉譯其字意與字寓,再透過解構方式讓觀者重新思考、詮釋與言說此作品之於觀者之意義。

文/李悟


展覽時間 │ 2022年02月17日至2022年03月13日,開放時間每周四~日 14:00-19:00 FB活動

展覽地點 │ Pièce 台北市重慶北路一段26巷9弄4-2號 (Google map導航)


藝術家 李悟 簡介

李悟,生於台灣台南。目前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當代視覺文化博士班攻讀藝術博士學位。
近幾年之創作持續從自然科學出發探究至人文科學,如「生命/時間」與「意識/哲學」之關係;其創作由現成物、錄像、攝影與壓克力畫作為發展作品之媒材選擇,並依照主題適性作系列性之衍伸。
其作品曾入圍巴黎、紐約、好萊塢、威尼斯、莫斯科、印度、秘魯、哥倫比亞、澳門、日本、台灣等地之相關錄像影展並展出。

個展

  • 2021 《時間迷向》On the road藝廊,高雄
  • 2021 《繪文繡字》清水眷村文化園區,台中
  • 2017 《Move前Move後》20號倉庫藝文特區,台中
  • 2007 《情牽巴黎》台灣藝術大學大漢藝廊,台北

聯展

  • 2020 《迭奏》北投九號倉庫,台北
  • 2019 《後.記》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台北
  • 2017 《動,不動》20號倉庫藝文特區,台中
  • 2017 《opend》20號倉庫藝文特區,台中
  • 2018 第三屆台灣當代一年展,台北
  • 2016 第二屆大阪新世代藝術博覽會,日本大阪
  • 2016 第一屆台灣當代一年展,台北
  • 2015 第一屆新藝潮國際藝術家獎,澳門

得獎紀錄

2021年入選第二屆威尼斯建築短片節《行動,靜動》
入選第一屆莫斯科創世紀國際電影節《向死而生》
入選第一屆印度諾貝爾國際電影節
入選第一屆印度諾貝爾國際電影節
入選第十四屆哥倫比亞實驗電影節《無常》
入選第三屆秘魯移動視覺電影節《行刑》
2017年入圍第二屆好萊塢放映電影節半決賽《心靈公路電影三部曲》
2016年入選第一屆柏林POV國際短片電影節《真實的虛幻》
入選第二屆紐約國際電影節《真實的虛幻》
入選第三屆巴黎國際電影節《融化的糖衣》
入選第二屆大阪新世代藝術博覽會
入選第一屆台灣當代一年展
2015年入選第一屆澳門新藝潮國際藝術家獎
2012年入圍第二屆台北國際短片電影節
2011年入圍第十屆城市遊牧影展
2010年入圍第六屆法國口袋影展
獲獎第一屆瘋潮影展最佳行動內容示範獎
入圍第四屆全球華人非常短片競賽

在WordPress.com寫網誌.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