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莉珍奇屋】陳儀如個展

這是一段關於瑪莉(Mary)的童年,瑪莉和我們一樣,童年時總有一隻動物在身旁,或許是綿羊,或許是小馬,或許是……。動物總是人類孩提時期的精神寄託,陪伴我們成長。想像之中的牠們具有生命、會說話、會跳舞、樂於結交朋友,並有著自己的想法。牠們既親密又神秘,是虛構的想像和可愛的存在。但或許我們未曾認識關於動物的一切,牠們的身影早已被轉化成各種符號:耳熟能詳的童謠取代森林中的嚎叫、柔軟的加工布料取代斑斕花紋的鬃毛、任人擺佈的無辜形象取代適者生存的原始獸性。牠們成為大眾文化、消費主義的寵兒,活生生地棲於你我一同打造的人造自然之中。


本展覽藉由一個虛構人物「瑪莉」的珍奇屋引領我們返回童年的記憶。在這間小屋中,瑪莉向朋友們公開分享她的部分珍藏。「珍奇屋」一詞指涉著博物館的起源-「珍奇屋」(Wunderkammer)、「珍奇櫃」(cabinet of curiosities),即是一種由人類蒐羅稀奇物件的原始慾望所構築的收藏機制。但本展覽裡頭的陳設並非企圖達到博物館中展示琳瑯滿目、栩栩如生的動物圖像和標本,而是透過擷取日常經驗及揀選生活物件,拼湊出一個又一個關於動物的擬仿物,並刻意留下動物逃逸的空缺。無論是在標本櫃中可供無限次補夾操弄的動物玩偶、在AI創造的虛擬生態中棲息的動物影像、或從貼紙中一躍而出的動物所遺留下的剪影,皆是暗指人類介入自然的現存景況。或許,人類從未真正地擁有對動物的知識又或親自地獨佔牠們的軀體,這些獵捕、蒐羅、分類、展示等手段,實質上反映的正是一種動物的缺席。


【瑪莉珍奇屋】陳儀如個展(Mary’s Wonder Room–Chen, Yi-Ju’s Solo Exhibition

展覽時間 2022年6月16日(四)至2022年7月3日(日),開放時間每周四~日 14:00-19:00

開幕活動 │ 2022年6月18日(六)15:00(藝術家導覽)FB活動頁

線上座談 │ 2022年6月25日(六)15:00-17:00  與談人:陳彥伶

展覽地點 │ Pièce 臺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一段26巷9弄4-2號

視覺設計 │ 林子傑


藝術家 陳儀如
1998年生於台南,目前就讀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研究所。
創作經常使用多樣性媒材拼湊為物件或裝置藝術,選取現成物或拾得物進行加工改造,作為對日常經驗的回應與延伸。以自然與人工社會的關係作為出發點,將對於「人工物」與「自然物」的興趣,投注於創作手法中常見的反覆勞動性、手工性,並非以藝術家自身的主體經驗賦予物件特殊意涵,乃是使「物」產生的質變呈現自身。近期亦關注於博物館、美術館中的展示機制與觀看框架,試圖將此概念微型化納入創作之中。

聯展
2021 末日常,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
2020 沃野叢萃,有章藝術博物館   
2020 在__天的漫遊中,我們找到了__,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北側藝術聚落
2019  Jㄍ4 die,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北側藝術聚落
2018 隔離政策,龍山寺板橋文化廣場

在WordPress.com寫網誌.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