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花瓣上的紋路,像極了樹⽊的⽣長姿態。有趣的是,在嬰兒的胎盤上,也有極為相似紋理。」
創作理念
從花瓣跟葉脈上的紋路,到樹⽊的姿態,再到嬰兒胎盤上的紋路 — 這些相似的巧合,都讓藝術家聯想到老⼦在《道德經》裡對道的描述,啟發藝術家對「道」的探尋。
我⼤膽的假設:或許這些重複出現在⾃然中的圖形,是具有某種意義的。假如老莊哲學的「萬物有道」為真,那「道」⼜代表什麼?是⼀種不同⽣命個體的共同精神性?或者像枝幹⼀般,⼀分為⼆,向上延伸的形態?⼜或者兩者皆是?
創作媒材
花瓣系列主要使⽤⽔性⾊鉛筆跟⽔彩,在輔⽔性複媒跟⽔油互斥的技法堆疊,來呈現每⼀個⽣命都有著神聖且強⼤的內在⼒量。
展覽介紹
「蕨」處逢生 – 簡君珊個展, 展出2018 – 2020 年間的創作,展區主要分三個部分:
第二個部分是 2018 年,最初創作「花瓣,葉脈微觀系列」,幾幅代表性的實驗性作品。以點、線、面等設計元素的角度去切入,無意中發現自然紋理中有重複性跟關聯性,進一步啟發之後相關的創作靈感。
第一個部分是 2020 年,新冠疫情爆發後的創作。以蕨類的紋理為發想跟參考:延續花瓣系列的萬物有「道」觀點,再簡化色彩,只專注在線條的韻律感,呈現原始物種的精神力量。
第三個部分是 2018 – 2019 年所自選的花瓣紋系列創作。繪製的「花瓣」並不是真的花瓣,而是我自己對生命的一種體驗,一種我自己對萬物的情感投射。對於我來說,寫實與否不是真的很重要,但是每一張作品的都要能展現很強烈的生命力,也是我呼應對於萬物有「道」的信仰。
展覽時間 │ 2022年12月22日(四)至2023年1月1日(日),開放時間每周四~日 14:00-19:00
展覽地點 │ Pièce 臺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一段26巷9弄4-2號 google map
藝術家介紹
簡君珊 (1985, 台灣台北),畢業於國立台東大學美勞教育學系,並取得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藝術管理學碩士學位。作品曾受邀參加海內外政府機關及私人畫廊等公開展覽,受到在地許多收藏家喜愛,進而於與收藏。其畫作曾獲台東美展青年獎及優選獎;於2019年受邀參加保加利亞藝術家駐村創作活動(World of CO, Sofia, Bulgaria)。
簡君珊早期創作是充滿疏離感的具象寫實面具系列,近期轉而取材於自然中的花脈跟葉脈生長姿態,以精神層面的角度切入,繪製半具象式的圖形,探討在植物、人以及萬物的關係,進一步去印證萬物有「道」的老莊哲學思想。